“饮鸩止渴”你一定听过,可你真的读对了吗?“鸩”又是什么?

图片:霍谞写信剧照

2、促成转折

他在信中写到:“宋光本人是世代官宦家庭出身,一路走来仕途平稳,目前在郡里也算是一个有实权的管管。从他的性格来看,大家都知道他为人正直,向来秉公守法,不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会被朝廷委以重任吗?

这样一个人,即便是对天子的命令有所疑虑,也会采用臣子们可用的办法去表达,去解决,怎么可能会冒着诛连家族的死罪去修改诏书呢?

这样的行为就好比是一个人为了掩盖饥饿感去吃附子,为了解渴去饮鸩,这样的话食物没有到肠胃里,还只是在咽喉部位的时候就已经死掉了,所以怎么可能会有人去做呢?”

可以说霍谞的这封信有理有据,结构层次分明,中心思想明确,十分精彩。

梁商读了霍谞的真封信后,认为很有道理,在了解后才得知霍谞不过是个15岁的少年,因此十分欣赏,在梁商的调查下,宋光案得以重审,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宋光因祸得福,而那些冤枉他的王公贵族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饮鸩止渴”这个成语也在民间流传开来。图片:重审宋光案剧照

二、“鸩”到底为何物?

1、最早的出处

至于“鸩”为何物,在《山海经》和《离骚》中都曾经出现过,一般来说是一种本身带有剧毒的鸟类,而它的毒性来源于每日以毒蛇毒兽为食,长年累月的积累。

用在“饮鸩止渴”上,就延伸为喝下用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来解渴,比喻用错误的方式解决眼下的困难,这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那么鸩的真实身份是否如此呢?我们仔细的研究一下。

鸩在《山海经》内出现于《中次八经》一篇,说在女几山上有很多玉石和黄金,其中各种虎豹豺狼甚多,而飞禽中最多的,鸩就是其中一类。

原文中的记载其实就这么简单,不过后来晋代学者郭璞进行了注释,他详细诠释了鸩的特点:

体型大小和雕差不多,有长长的脖子和红色的嘴巴,平时以剧毒的蝮蛇作为食物。

另外,雌性的鸩叫做阴谐,雄性的鸩叫做运日,到了唐朝的时候,“药王”孙思邈进一步解释,鸩这种鸟一般都集中在槟榔树上。图片来源于网络:鸩的画像

2、形象的具体化

鸩这种鸟类的形象具体化还要追溯到宋朝,学者罗愿在《尔雅翼》中说鸩的羽毛是紫黑色的,红色的嘴巴和黑色的眼睛,脖子的长度可以达到七八寸长。在晴天的时候,雄性的鸩一叫,就预示着很快会降雨,而雌性的鸩一叫,天气就会转晴。

在生活习性上,鸩还是以毒蛇为食物,食物匮乏的时候也会采集橡树果,另外,这种鸟走路的时候很有特点,类似于道士做法的时候走的那种步罡踏斗的禹步。

当鸩走在陆地上的时候,附近隐藏的毒蛇都会显露出来,而且爬伏在地上犹如死掉一般,这个时候鸩就会上去把毒蛇吞噬掉。图片:鸩的具体形象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罗愿还写到不管多么巨大的毒蛇,到了鸩的口中基本是“入口即化”,在消化后,鸩的排泄物如果喷洒到了石头上,再坚硬的石块也会立即融化,

在鸩喝过水的地方,哪怕是蛇蝎一类的毒虫去同一地点喝水,也会毒发身亡,由此可见鸩这种鸟体内蕴含的毒素有多么强大。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对用鸩的羽毛泡毒酒能杀人这件事也就不奇怪了吧!当然了,古人讲究万事万物之间都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存在,因此也给鸩鸟设定了一个“天敌”,它就是犀牛。图片:饮下鸩酒剧照

传说用犀牛角碰一下鸩鸟沾染过的东西,毒性就会很快消失,也可以用犀牛角帮助人们解毒。正是因为两者的这种“特殊”关系,所以有鸩鸟的地方就会有犀牛生活。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进球_国足进世界杯了吗 - ful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