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攻略丨核雕技艺中的纹样记忆

原创 吴文化博物馆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前面两期的观展攻略,我们拿起“放大镜”对准红楼梦画册内容,从绘画领域探究其中纹样的精妙所在。这里介绍的纹样可以说更多是在平面上的表现,而本期观展攻略将依托吴文化博物馆《奇巧技——核雕的记忆与技艺》特展,通过观察被称为是“鬼工技”的核雕,在探寻其作品精巧外表和丰满内在的同时,从“外”出发,介绍五种核雕表面经典纹样。以这些立体饱满的雕刻纹样为圆心,探寻纹样记忆半径内的丰富意蕴。

“喜上眉梢 松鹤延年”

我们先来看此次“奇巧技——核雕的记忆与技艺”特展中民国时期的一件花瓶,一面刻有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另一面刻有松树与仙鹤,寓意“松鹤延年”。

从花瓶两面这样寓意丰富的纹样就可以看出,这件核雕作品的雕刻技艺高超,把“梅”“松”“喜鹊”“鹤”各自的特点雕琢的活灵活现,最终在花瓶高3.6厘米,直径1.9厘米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画卷,散发出浓郁的文人气息。将苏工小巧而精致,细腻而灵动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 喜上眉梢 -

说到梅花大家都不陌生,在三千多年的栽培种植历史中,梅花盛放在严寒,迎雪吐艳、凌寒飘香,是坚韧和高洁品格的代表。从外形上看,梅花的五瓣花瓣,被认为是五福的象征。

再来说说喜鹊,喜鹊一年到头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下,发出的声音始终都是一种音调,在传统文化中,这种稳定的特征和君子圣贤的特质相符。自古以来,喜鹊一直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常常被视为报喜的存在和喜庆的象征。《开元天宝遗事》中对此就有相关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喜鹊报喜。”因此喜鹊自然而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纹样中十分常见的题材之一。

梅花和喜鹊因上面说到的这些特质成为常见的传统艺术作品灵感来源和纹样题材。梅花的“梅”谐音“眉”,喜鹊的“喜”寓意“喜事、喜讯”,因此在许多雕刻艺术中,常常将喜鹊和梅花进行组合用以表达“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传达生活中即将到来的喜事和好兆头。这一传统纹样不仅寓意美好,审美角度来看既有传统意象的古典又有现代审美的唯美,可以说非常值得探究。

- 松鹤延年 -

松树有百木之长之称,在四季交替中仍旧长青不衰,象征长寿和有志不屈,也意味着恒久顽强的生命力。鹤为长寿之鸟,它的叫声清脆、身姿优雅,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神秘与悠然。将二者相结合,不仅构成了一种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更是人们对自然的赞颂与热爱,暗含对生命与生活的哲学思考,这其中既有对不屈生命力的赞颂也有着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松鹤延年”这种纹样的历史发展悠久,应用范围广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瓷器纹饰中的重要吉祥题材,在现如今许多节庆和喜庆场合,松鹤延年的图案仍然可以被用来传达吉祥和欢乐的祝福。

同庆吉祥

《同庆吉祥》这件作品可以说是清中期核雕艺术的杰出代表,核雕表面可以清晰地看到童子骑着大象的场景,这不仅对精湛的雕工有着极高的要求,也需要有将吉祥的寓意巧妙地结合在其中的审美意趣。

整件作品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最终刻画出的两位童子形象活泼鲜明。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骑的大象,身驮华丽的毯垫,承载着童子,象背上毯垫的花边和图腾都被细致刻画。这里大象的出现除了使得雕刻场景具有完整的故事性需要,还有着表达大象作为吉祥和智慧的象征的原因。“象”与“童”“磬”“戟”合出了“同庆吉祥”的美好祝福。

- 大象纹 -

约在商代时期,中原地区就已经有大象出没。由于大象天性聪明,善于学习,拥有庞大身躯的同时又有着十分忠厚的性情,因此在人类与大象的长期相处中,人们不仅开始逐渐驯养大象用以车架农田之用,并且创造了许多与大象有关的生活形态,在许多文物古迹中被视为力量和吉祥的象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象”与“祥”谐音,被认为是能够带来祥瑞之气的瑞兽,可以震慑邪祟、庇佑人们。象纹的发展则经历了从殷商时期的祭祀意义到明清时期逐步的世俗化和生活化,成为被人们喜爱的经典吉祥纹样之一。

在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太平有象》这一舞蹈节目与广大观众见面。可以看出,时至今日,象纹在经历过岁月洗礼后依旧历久弥新,仍然在以不同的形态在各类艺术形式中绽放新的光彩。人们相信大象能带来祥和瑞气,希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还在延续。

“鱼戏荷叶 八方来财”耳环带漆盒

此次特展中有这么一对诞生于清晚期十三行的耳环,只看一眼就能看出这件作品做工精美,微雕“方寸之间,刻画万千”的精巧细致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耳环中一只刻画有鲤鱼正穿行于荷叶之间;另一只刻画螃蟹张开八只脚匍匐于水中,八只脚有八方来财的象征,寓意着富饶与繁荣。

- 鱼藻纹 -

这件核雕作品中刻有的鲤鱼穿行于荷叶之间,这让人不禁联想到鱼藻纹。鱼藻纹常以各种鱼类为构图中心,鱼的种类多数为鲭、鲢、鲤、鳜,有“清白廉洁”的寓意。像这件核雕作品上的鲤鱼就经常受到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喜爱,以求得常说的“鲤鱼运”。在鱼的周围则会以水藻等纹饰作为辅助,最终组成多种多样的装饰纹样。

鱼藻纹作为祥瑞纹样的代表之一,自古以来,受众范围广泛,从普通百姓到贵族皇家,都对其十分钟爱。鱼与“余”谐音,是生活富足、富余的吉祥之物。基于这些,人们对于鱼的崇拜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鱼从最早期呈现出的简单质朴到后来被饰于瓷器等器物上则更为清新典雅,独具魅力的鱼藻纹在不同时期不同器物上始终有着独到的演绎。

- 螃蟹纹 -

上面提到了在一只耳环上雕刻有螃蟹张开八只脚匍匐于水中,象征八方来财的富贵愿望。由此可以想见螃蟹也是寓意丰富而又吉祥的纹样。

古代在科举制度的背景之下,有着“望子成龙,一甲传胪”的俗语。当时殿试后会宣布名次,称为“传胪”,第一名的就是“一甲传胪”。人们为了迎合这种愿望,会运用螃蟹“壳”与“甲”和“芦苇”与“传胪”的谐音,绘制螃蟹来祈求考运,希望能够科场夺魁。

另外,由于螃蟹有着八个爪子、厚厚的甲壳,还是横着行动,这被认为代表着八方来财、富甲天下和财运亨通。在许多传统艺术领域,如明清时期的瓷器上,常常能够见到螃蟹纹的身影,不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还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 结语 -

这期观展攻略,我们依托核雕,从其表面纹样出发,逐步剖析纹样特征,了解了纹样背后暗含的美好寓意与愿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内涵,各式纹样在历经沧桑后仍旧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地流淌在传统文化的血液里。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4.12.07~2025.03.09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吴颂展厅

撰稿:陈丽雯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观展攻略丨核雕技艺中的纹样记忆》

阅读原文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进球_国足进世界杯了吗 - ful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