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腩
nǎn ㄋㄢˇ
1、方言,称牛肚上和近肋处的松软肌肉,亦指用这种肉做成的菜肴。
2、用调味品浸渍肉类以备炙食。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
腩
奴感
泥
覃
上聲
感
開口一等
咸
覃
nɒm
nomx/noom
词性变化
◎腩 nǎn
〈动〉
用调味品浸渍肉类以备炙食 [(of meat)dip in condiments]
亦以盐、豉汁腩之。——《齐民要术》
详细字义
◎腩 nǎn
〈名〉
(1)干肉 [dried meat]
腩,脯也。——《广雅》
(2)牛肚子上的松软肌肉或用以做成的菜肴 [sirloin;tenderloin]。如:牛腩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
腩·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9
《廣韻》奴感切《集韻》乃感切,南上聲。《廣韻》煮肉。《集韻》也。《齊民要術》有腩炙法,鹽醃也。《博雅》腩,脯也。
又《集韻》徒南切,音覃。義同。
方言集汇
粤语:naam4naam5
客家话:[海陆丰腔]nam3[客英字典]nam5[台湾四县腔]nam3[梅县腔]ngem5nam1nem2[宝安腔]lam5[客语拼音字汇]nam1
English
(Cant.) fatty meat on a cow's belly; abdomen; to boil meat